close


4月“科學”流言榜發佈子宮肌瘤“寒氣”引爭議

人民網北京4月29日電(記者 馬麗)“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佈,得到中國科普作傢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

1、 子宮肌瘤是“寒氣”引起的?

流言:冬天的時候,很多女性為瞭顯示身材,穿的衣服比較少,這時候寒就會進來。夏天猛吹空調、經期吃冷飲,寒也會進來。體寒瞭,經期時子宮膜脫落時就會有一點脫落不下來,子宮肌瘤就是脫落不下來的一點一點積攢而成的。

真相: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根據生長部位與變性種類,臨床表現不一。

子宮肌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確,不過沒有任何資料顯示與“寒”有關。

目前,雌激素被認為子宮肌瘤的罪魁禍首。首先,肌瘤中的雌激素受體濃度明顯比正常組織高﹔其次,臨床上持續使用雌激素可以產生子宮肌瘤。

吸煙、飲酒、肥胖、遺傳、環境污染、醫源性雌激素攝入,都有可能影響人體的雌激素水平,但它們與子宮肌瘤的關系尚不明確﹔但另一個影響雌激素分泌的因素——年齡,則顯示出瞭強烈的相關性。研究証實,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會不斷增高,41歲~50歲是患病高峰,之後則逐漸下降。

即使真的得瞭子宮肌瘤,也不必過度恐慌。醫學上建議無癥狀的患者是可以不用治療的,而這幾年興起的微創手術是效果明確、創傷較小、不影響生育的治療手段。

2、 可以喝活蝌蚪治病嗎?

流言:每年4-6月是蝌蚪繁殖的季節,解放前的老濟南處處都在叫賣“喝活的,喝活的”,這“活的”就是活生生的蝌蚪。在電視劇《新燕子李三》中,就有喝活蝌蚪的場景:一身文藝范兒的白凝接過小販遞過來的盛著幾隻遊來遊去的活蝌蚪的大碗,一口氣就喝瞭下去,把旁邊的雲飛看得目瞪口呆。在我國古代典籍,確實有蝌蚪入藥的記載。

真相:蝌蚪體內有一種稱作裂頭蚴的寄生蟲,如果誤食,會引發嚴重後果。

從人體生理學來看,人的消化道是一個密閉的系統,蝌蚪進入人體內就會死亡,但蝌蚪體內的寄生蟲則不會。蟲卵先是吸附在人的腸壁上,然後孵化成幼蟲,再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人腦、眼睛,並在人腦中遊走,吸取腦細胞營養,發育長大。

裂頭蚴可移行至感染者全身軟組織內,使之局部呈現炎癥、紅腫熱痛。在乳房、眼瞼、胸腹等易發部位,可見到有如雀蛋、鴿蛋大小的移動腫塊,在經手術切除的小腫塊中可找到裂頭蚴蟲體。

媒體就曾經報道過《聽信偏方,生吞兩碗活蝌蚪》的新聞,新聞中的男子得瞭皮膚病,喝瞭百餘活蝌蚪以“拔毒治療”,結果感染瞭寄生蟲。

所以,強烈不建議喝活蝌蚪治病。

3、感冒吃高蛋白食物會加劇發燒?

流言:感冒以後不宜吃雞蛋,因為雞蛋的主要成分是卵蛋白和卵球蛋白,屬完全蛋白質,吸收率達到99.7%。進食雞蛋後會產生一定的額外熱量,使機體熱量增高,加劇發燒癥狀。同理,也不要吃其他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魚等。

真相:研究很早就發現,人在進食後,即使處於安靜狀態也會出現能量代謝率增高的現象。一般在進食1小時後開始,延續7~8小時,這種現象被稱之為食物特殊動力作用。目前認為,食物特殊動力作用可能跟肝臟代謝有關。

三大營養物質中,糖類的食物特殊動力作用約為6%,脂肪為4%,蛋白質最為顯著,在30%左右。它們進入人體後,最終都要通過氧化反應釋放能量,這些能量一部分供機體完成各種生理反應,另一部分,被轉化為熱能。

也就是說,不管你是健康還是感冒,不管你吃的是什麼,因為進食後人體代謝效率增加,你的體溫都會升高。

蛋白質的食物特殊動力作用確實最為顯著。如果你以這個數據為標準指導飲食,那麼,感冒患者應該盡量多吃脂肪,但這顯然是錯的。在飲食上,感冒患者和普通人並沒有太多不同,都需要註意營養均衡,盡量清淡飲食,南投監視器店但不代表不可以吃雞蛋、瘦肉、魚肉。

4、鋰電池劇毒污染大?

流言:一篇廣為流傳的網文對鋰電池提出質疑,稱鋰電池劇毒、短命、易爆炸,使用條件苛刻﹔怎麼處理全世界都還沒辦法,造成巨大環保壓力,真如此嗎?

真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動力電池領域首席專傢、高級工程師王芳說,鋰電池通常指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負極、使用非水電解液的電池。鋰離子電池指可充二次電池,負極不採用金屬鋰,依靠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不過,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把鋰離子電池簡稱為鋰電池或鋰電。

王芳表示,鋰電池相比如鉛酸、鎳鉻、鎳氫等傳統電池,不產生任何鉛、汞、鎘等有毒有害重金屬元素和物質,相對污染較小。且其電解液為有機溶劑和鋰鹽,大多為無毒或低毒﹔但鋰電池分解或水解產物為氫氟酸和其它含氟化合物,具有一定腐蝕性和毒性。

王芳說,現階段被環保部門納入危險廢物進行管理的廢舊電池包括廢鎘鎳電池和廢鉛酸蓄電池。對於一次性電池、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等,因其環境風險相對較小,並未納入危險廢物進行管理。

不過,廢舊鋰離子電池進入環境,由電極材料、電解液與環境中其他物質發生水解、氧化等反應,可能會造成鎳、鈷、錳等重金屬離子污染、氟污染以及一些有機物污染。 專傢建議,鋰離子電池回收再利用的工作,國傢應該盡早佈局。

5、喝蘇打水預防癌癥?

流言:最近這幾年,愛喝蘇打水的人好像是越來越多瞭,據說這蘇打水有許多好處:不僅可以中和酸性體質,還能預防癌癥!

真相:蘇打水是一種含有碳酸氫鈉(也稱為小蘇打)的弱鹼性水,包括天然蘇打水和人工合成蘇打水兩種。天然蘇打水除含有碳酸氫鈉,還含有鉀、鎂、鋰、鈣、鍶等礦物質﹔而人工合成蘇打水是以純淨水為基礎,再加入碳酸氫鈉和其他添加劑制成的。

正常人的血液pH值在7.35~7.45之間浮動,並不會因為食物(包括蘇打水)等外界因素而改變血液的pH值,所以並不會有什麼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這種說法。而部分病人由於手術、化療、放療等造成身體酸鹼平衡失調,從而出現瞭酸性體質。所以不是酸性體質導致疾病,而是部分疾病可能會引起酸性體質。

從營養價值來說,兩者並沒有本質區分,主要是以補水為主,但蘇打水畢竟含有鈉,如果經常喝、大量喝,則會增加高血壓的患病風險﹔另外,部分人工合成蘇打水,額外添加瞭白砂糖(即蔗糖)、果葡糖漿,如果長期大量飲用,還會增加肥胖、糖尿病、痛風等疾病的發病風險。因而健康人沒必要長期、大量喝蘇打水。

6、剩飯菜裡有血管擴張劑?

流言:網絡上流傳一則信息,稱剩飯剩菜裡的亞硝酸鹽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強的血管擴張劑,能起到通暢血管改善血流的作用,還能預防老年癡呆、骨質疏鬆等,並引用瞭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范志紅副教授的文章進行佐証。

真相:范志紅副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表示,該文章明顯地斷章取義,誤導消費者。她的文章中主要是論述瞭剩菜其含有亞硝酸鹽並沒有公眾想象的恐怖,其含量並不會導致中毒或是癌癥的元兇。其文章中表述的是,如果能夠在蔬菜烹調之後及時放入冰箱冷藏,過夜之後仍然是安全的,測定也表明這樣的蔬菜亞硝酸鹽含量不會引起健康風險。微量的亞硝酸鹽甚至可能通過轉化成一氧化氮,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對降低血壓和預防心臟病有好處,但並不是說亞硝酸鹽是好東西,鼓勵大傢多吃亞硝酸鹽。”

食品與信息交流中心項目主任阮光鋒表示,網文混淆瞭硝酸鹽與亞硝酸鹽的概念,人體內硝酸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還原為亞硝酸鹽。硝酸鹽安全無毒,它會增加血管中的亞硝酸鹽濃度,但並不會達到引起亞硝酸鹽中毒的程度。在健康人的胃裡,它也不會大量產生致癌的亞硝胺類物質。不過如果直接服用亞硝酸鹽,每天達到1000毫克的水平,那就比較危險瞭。消費者不要因為聽說亞硝酸鹽有好處,就盲目吃剩菜,甚至產生補充亞硝酸鹽的想法。

7、智齒不疼就不用拔?

流言:大部分人都會長智齒,不但萌發那幾天可能出現腫痛、發燒,長出來以後,也不定時地發炎。但是也有的智齒從來沒惹過事兒,問問周圍的人要不要拔瞭,得到的答案往往是:疼嗎?不疼就不用拔。

真相:智齒指的是第三顆磨牙,生長在牙槽骨的最裡面,大多數人會在16-25歲時萌出智齒。

即使智齒暫時不疼,也不要大意,它可能引發多種問題。阻生的智齒可導致食物塞入縫隙,由於智齒位於口腔深處,難以有效清潔,容易滋生細菌、引發齲齒,周圍的軟組織可能發生炎癥,在智齒周圍還容易形成囊腫或腫瘤。

有的人暫時沒有炎癥,但是智齒的存在卻是巨大的健康隱患,可能在身體抵抗力差的時候出現感染,形成智齒冠周炎。智齒冠周炎如果沒有得到合適療,可能會發展成口底多間隙蜂窩組織炎,嚴重時會危及生命。例如,一些女性在懷孕後,身體抵抗力下降,智齒容易發炎,輕則疼痛、紅腫、發熱,為瞭胎兒的安全起見,往往不能隨便用藥,這時拔牙又擔心會造成流產等意外。

因此,智齒要不要拔不光取決於疼不疼,需要拍牙片進行判斷。如果有以下情況最好拔除: 智齒不容易清潔的,防止蛀牙、感染等發生﹔發生蛀牙的智齒,如果蛀牙比較嚴重或者可能威脅到鄰牙,要及早處理。頂在鄰牙上的必須拔除也,防止造成鄰牙齲齒、被吸收等後果。智齒對面沒有對咬牙的,由於沒有形成咬合關系的對牙相互支撐,容易造成智齒過度生長。

8、食鹽加碘是絕密的“滅華I3050工程”?

流言:微信圈裡瘋傳一條有關碘鹽的消息,稱全世界公認碘化鉀的安全性遠遠大於碘酸鉀,碘酸鉀的毒性比碘化鉀大10倍。中國碘鹽強化使用“碘酸鉀”是美國人的陰謀,還煞有介事地提到一個絕密的“滅華I3050工程”。

真相:碘強化一般是通過碘鹽來實現,碘化鉀或碘酸鉀是最常見的碘劑。

碘化鉀的溶解性很好,可以霧化後噴在幹燥的鹽上。但它化學性質不太穩定,鹽受潮或暴露於潮濕的空氣、光照、受熱、酸性環境、雜質等因素都能使它氧化並失效。要想盡可能避免碘流失,需要鹽的純度高於99.5%,水分低於0.1%,同時添加穩定劑和幹燥劑。

相比之下,碘酸鉀對鹽的純度要求不高,對環境的要求也不高,且不需要穩定劑和幹燥劑。它的溶解度不如碘化鉀,但是溶解度低並不影響碘強化。此外,碘化鉀的價格雖然比碘酸鉀便宜,但如果考慮到碘流失的因素,使用碘化鉀的綜合費用可能會更高。而且由於碘流失的程度參差不齊,補碘量也更不容易把握。

美國的碘鹽確實是用碘化鉀,不過用碘酸鉀的也不是中國一傢。除瞭印度、印尼、喀麥隆等發展中國傢,澳大利亞、德國也是使用碘酸鉀。

至於網上盛傳的“碘酸鉀毒性比碘化鉀大10倍”,理由來自毒理學參數“半數致死劑量”。關鍵問題在於,在實際使用量下是否安全,而不是簡單的毒理學參數比較。比方說碘化鉀的安全量是100,碘酸鉀的安全量是10,但實際使用量隻有1,那不就都是安全的嗎?

1994年,世衛組織和國際控制碘缺乏病理事會根據多國經驗總結,認為每天攝入0.2-0.4毫克碘是合適的,不超過1毫克就是安全的。實彰化監視器安裝際上,即使按目前全球最大的使用量推算,通過碘酸鉀攝入的碘也不會超過適宜量。

9、高錳鋼電水壺燒水會損害記憶力致人變笨?

流言:江蘇省質監局發佈小傢電產品抽檢報告檢測結果,55.6%的電水壺樣品及22.2%的料理機、榨汁機、豆漿機使用高錳鋼錳含量在10%左右。而且,有專傢表示食品容器加熱後會把容器裡面的錳溶出來。而錳攝入超過一定標準會對神經系統有損害,如記憶力衰退等。

真相:材質中鉻含量為18%、鎳含量為8%的不鏽鋼,才能真正起到“不鏽”的作用,但是,由於鎳的價格是錳的10倍,台中路口監視器有的商傢不僅拼命減少鉻含量,還用錳代替鎳,導致不鏽鋼表面鉻的氧化保護膜極易被破壞,金屬超量析出那是肯定的事情。

不鏽鋼產品安全與否,在於用料合規。江蘇省質監局發現的市售55%不鏽鋼水壺都使用非食品級的“高錳鋼”,這是大台中市路口監視器for app傢應該註意的。

但是,杯子和水壺裡遷移的這點錳,實際上不過太過於擔憂。人體從飲食中攝入進去的錳,在消化道中吸收率僅隻1-5%,還不至於吃出來錳中毒的。

盯著不鏽鋼的鍋和杯子中逃出來的錳,那是舍本逐末,實際上,呼吸道才是錳的主要暴露途徑。為瞭逃脫鉛的魔掌,人類台中防盜監視器開始啟用甲基環戊二烯三羰基錳,替代四乙基鉛作為汽油的抗爆劑。但是,錳隨著越來越多的汽車尾氣,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散到環境中,然後被人們吸入。

10、再也不用擔心膽固醇的攝入瞭?

流言:美國農業部負責每五年更新一次美國膳食指南,在其2015年最新的膳食指南中寫到:“長期以來,我們建議居民膽固醇每日攝入量不超過300毫克。今年,美國膳食指南咨詢委員會(DGAC)不會再限制居民膽固醇的攝入量,因為目前的証據顯示膳食膽固醇與血脂之間沒有明顯的相關性”。

真相:這個是真的!人體每天大概需要1000mg左右的膽固醇,飲食攝入約佔20%~30%,其餘需要通過肝臟自主合成。人體內的膽固醇含量偏高或偏低都不好,可能預示著肝臟有問題或身體存在其他健康風險。

正常飲食下,人們每天從食物中攝入的膽固醇少於人體所需,大部分都需要人體另外合成,因此“通過少吃膽固醇而降低身體總膽固醇含量”是不可能的。

換句話說,人體就像一個大工廠,把從外界攝入的脂肪全都拆成小零件,再根據自身需要把零件組合成新的物質。因此,想控制身體的總膽固醇水平,單單少吃一些膽固醇是沒用的。這就是“膳食膽固醇與血脂之間沒有明顯相關性”的原因。

引發人體膽固醇代謝異常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遺傳基因、生活規律、飲食習慣等等。從飲食角度來講,單純限制膽固醇攝入的意義不大,應該更關註飲食的總量和比例。

(以上內容選自人民日報、京華時報、蝌蚪五線譜、“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果殼網、朱毅微信公眾號、鐘凱微信公眾號、北京科技報等)

(責編:馬麗、趙竹青)


推薦閱讀白春禮:把黨治國理政成功經驗作為科技創新的行動指南

2016年6月30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在京舉行紀念建黨九十五周年表彰大會。中科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春禮出席並發表講話。白春禮要求中科院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把黨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作為推動科技創新的行動指南,在推進“四個率先”目標的創新實踐中勇於擔當歷史使命,做出應有貢獻。【詳細】

6月“科學流言榜”發佈 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列榜首

六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佈,“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位列榜首。“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佈,得到中國科普作傢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詳細】512F59CA596D4541
arrow
arrow

    minbe442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